内容简介
中国是众所周知的稀土资源大国。由于国家的重视,经过40年的努力,我国已形成了技术力量很强的稀土科研、生产、教学专业队伍。据1989年统计,全国约有5300人从事稀土研究,其中2800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分布在81个研究单位和42所高等学校。为了开发稀土资源,我国科技人员从本世纪50年代起,大力开展提取工艺及化学基础的研究,如对溶液络合物、离子交换、溶剂萃取,特别是对萃取剂的合成、性质、结构以及串级萃取理论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推动了稀土分离工艺的发展,使我国稀土分离工艺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以大量质优价廉的稀土产品进入世界市场,一举改变了稀土的产销格局,并使1993年单一稀土纯氧化物、金属和NdFeB等产品的价格下降到只有1984年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是继40年代离子交换法代替分级结晶法的第1次飞跃和60年代用溶剂萃取法代替离子交换法的第二次飞跃后的又一次价格大幅度下降,从而大大有利于稀土的推广应用。1986年,我国的稀土年产量已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1位,年消费量为世界第二位。 70年代以来,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稀土选矿、精矿分解和分离工艺的同时,逐渐转向稀土材料和应用的研究.出现了许多具有我国特色的研究成果,如稀土催化剂用于合成顺丁橡胶,稀土硅铁合金的生产和应用,稀土铝合金导电线,稀土在农业及轻纺工业中的应用等。中国是众所周知的稀土资源大国。由于国家的重视,经过40年的努力,我国已形成了技术力量很强的稀土科研、生产、教学专业队伍。据1989年统计,全国约有5300人从事稀土研究,其中2800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分布在81个研究单位和42所高等学校。为了开发稀土资源,我国科技人员从本世纪50年代起,大力开展提取工艺及化学基础的研究,如对溶液络合物、离子交换、溶剂萃取,特别是对萃取剂的合成、性质、结构以及串级萃取理论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推动了稀土分离工艺的发展,使我国稀土分离工艺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以大量质优价廉的稀土产品进入世界市场,一举改变了稀土的产销格局,并使1993年单一稀土纯氧化物、金属和NdFeB等产品的价格下降到只有1984年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是继40年代离子交换法代替分级结晶法的第1次飞跃和60年代用溶剂萃取法代替离子交换法的第二次飞跃后的又一次价格大幅度下降,从而大大有利于稀土的推广应用。1986年,我国的稀土年产量已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1位,年消费量为世界第二位。 70年代以来,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稀土选矿、精矿分解和分离工艺的同时,逐渐转向稀土材料和应用的研究.出现了许多具有我国特色的研究成果,如稀土催化剂用于合成顺丁橡胶,稀土硅铁合金的生产和应用,稀土铝合金导电线,稀土在农业及轻纺工业中的应用等。 1974年底,冶金工业部为了总结我国稀土科研、生产和应用的大量成果,组织由徐光宪,刘余九等全国稀土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编写组,历时三年,编著了《稀土》(上、下册),于1978年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该书出版后,深受读者的欢迎,上下两册共7100套于当年就售完,稀土界要求重印或修订再版的呼声很高。 现在又过了十多年,我国稀土科学技术、生产和应用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此,中国稀土学会和冶金工业出版社于1991年再次组织全国稀土各领域近百位专家、学者,其中大部分是1978年版的原作者,重新撰写这部《稀土》专著。书中既全面总结了已取得的稀土科研、生产、应用等方面的成果,也反映了国内、外稀土研究的前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