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楠编著的《文学道德论(精)》深入开掘中国古代道德情感体验基础上的有机整体的生存论思维,将中国传统道德论与西方道德论相对照地互释,由一系列道德范畴的一般性研究进入实践的构成性研究,进而进行本课题的问题求解。 道德属性是文学的本质属性。文学即布设的道德场所,道德是这一场所的随时在场及永久在场。无论创作主体或接受主体是否自觉这种道德的本质在场,他们都使道德在场。同时,道德在场永远是文学的预设性在场。这预设性既在于文学是既有道德规范的文学性预设,即它不仅是文学创作与接受如何展开的预设性引导,更在于这种预设总是某种道德规范的理想性预设并尤其是某种超越性预设。文学各构成因素在这样的预设中获有整体性的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