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作者为东晋名医、道教理论家葛洪。故事讲的是西汉时期,有个叫匡衡的孩子,很喜欢读书。由于家里穷,买不起书,匡衡就到亲戚家借书来读。买不起灯油,他便凿穿墙壁,借邻居家透过来的光彻夜苦读。借来的书读完了,匡衡就去财主家做工,不要工钱,只要让他读财主家的藏书便可。后来,匡衡成为西汉的大学问家,当过太子的老师,还做了当朝丞相。匡衡这种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世代相传,成为后入学习的榜样。 《孟母教子》: 《孟母教子》出自《列女传·母仪》,作者为西汉文学家刘向。故事讲的是孟子小的时候,家住在坟地附近,孟子经常和小伙伴玩儿办丧事的游戏。孟母见了,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学起小商贩,做起了小买卖。后来,孟母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便去学堂读书了。有一次,孟子逃学,孟母便剪断了织布机上的布,以告诫他认真读书,不能间断。经过长期不懈的苦读,孟子终于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由此可见,周围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作者为东晋名医、道教理论家葛洪。故事讲的是西汉时期,有个叫匡衡的孩子,很喜欢读书。由于家里穷,买不起书,匡衡就到亲戚家借书来读。买不起灯油,他便凿穿墙壁,借邻居家透过来的光彻夜苦读。借来的书读完了,匡衡就去财主家做工,不要工钱,只要让他读财主家的藏书便可。后来,匡衡成为西汉的大学问家,当过太子的老师,还做了当朝丞相。匡衡这种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世代相传,成为后入学习的榜样。 《孟母教子》: 《孟母教子》出自《列女传·母仪》,作者为西汉文学家刘向。故事讲的是孟子小的时候,家住在坟地附近,孟子经常和小伙伴玩儿办丧事的游戏。孟母见了,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学起小商贩,做起了小买卖。后来,孟母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便去学堂读书了。有一次,孟子逃学,孟母便剪断了织布机上的布,以告诫他认真读书,不能间断。经过长期不懈的苦读,孟子终于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由此可见,周围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作者为西晋史学家陈寿。故事讲的是东吴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称一下大象的重量。文武百官提出的办法都不可行,只有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提出的办法得到了曹操的赞许。曹冲在载着大象的船帮上刻下记号,再把大象牵上岸,然后命令士兵往船上装石头。等船沉到刻着记号的地方,再把这些石头搬下来过秤,算出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由此,曹冲被当做智慧儿童的典范,他的故事也被世人广为流传。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作者为战国前期思想家列子。故事讲的是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挡住了愚公老汉一家出行的路。因此,愚公带领一家人终日挖山不止,一心想把两座大山搬走。愚公的行为被一个叫智叟的人所嘲笑,愚公反驳智叟说:“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总有一天能把两座大山搬走的。”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玉帝,玉帝便派天兵天将把两座大山搬走了。故事说明,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去做,就会取得成功。 《王冕学画》: 《王冕学画》出自《儒林外史》,作者为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故事讲的是王冕小时候非常喜欢画画,由于家里穷,买不起笔,他就用木棍在地上画。买不起纸,就用家里剩下的窗户纸画。买不起颜料,就把绿叶和红花的汁液挤出来做颜料。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王冕终日勤学苦练,从不停歇。后来,他画的荷花越来越美,就跟湖里的荷花一样鲜艳。他的画远近闻名,被世人争相购买收藏,王冕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画家。